QBER光量子科技-核心技術

拜前人智慧所賜,QBER威柏爾量子科技的專業團隊成功應用1966年諾貝爾物理獎「光磁共振」原理,將俄羅斯科學家找到人體器官1.8~8.2Hz的頻率植入在載體中;QBER光量子科技運用在保健、運動商品及精緻的用品配件上,皆會以足夠的強度持續釋放精準1.8~8.2Hz的頻率,藉由頻率共振導引回到最佳的狀態。

何謂量子?

所有的物質皆由原子中的質子、中子及電子組成,人體亦不例外。物質的最小單位為「夸克」,能量的最小單位統稱為「量子」。「量子」可以產生每秒鐘高達上億次的振動,而這種高頻共振可以形成能量波與能量場。世上萬物皆有其振動「頻率」,也就是「波」。

 

 

超過百年的「量子」探索歷程

於西元1905 年,愛因斯坦(Albert Einstein)發現光的量子,稱為「光子」;並提出最著名的質能轉換方程式:E = mc²,亦即物質與能量是同一回事,質量只是能量外顯的型式之一。西元1923 年,法國的德布羅意(Louis de Broglie)王子發現電子運行時,會伴隨著波(頻率)的產生,所有物質都可以用波來描述。物質不再只是粒子,物質亦有波的性質,會因受到能量波動的影響而改變其性質。西元1925 年,瑞士蘇黎世大學物理教授 - 薛丁格(Erwin Schrodinger)由愛因斯坦的文章中獲知德布羅意物質波的概念,於是決定利用波動的數學模式來描述物質,最後提出了轟動20 世紀物理史的「薛丁格波動方程式」。薛丁格肯定地說道:「唯一真實存在的只有『波』。不論電子也好,光子也好,或者任何粒子也好,他們的本質都是波(頻率)。」

 

東西方科技結合:QBER光量子科技-核心技術

西方科技:

早期俄羅斯科學家為因應在外太空執行任務的太空人,若遇身體不適無法即時治療而做了科學研究,發現了人體器官皆有不同的頻率;如:「心臟為2.6Hz」、「肝臟4.9Hz」、「腎臟6.6Hz」...等。不論人種,「人體器官」頻率總頻寬介於1.8~8.2Hz之間。若心臟不適時,以機器持續釋放「心臟2.6Hz」的頻率持續共振、校正,導引該器官回到正確的頻率。

QBER威柏爾的專業團隊應用1966年阿爾弗雷德•卡斯特勒(Alfred Kastler)的諾貝爾物理學獎「光磁共振」原理,成功突破傳統物理學,將人體1.8~8.2Hz的精準頻率植入於載體中,並突破材質限制,液態、氣態、固態皆能植入。植入QBER光量子科技後將改變其電子雲的結構,該物質會持續釋放1.8~8.2Hz的頻率做共振。植入QBER光量子科技後的產品離開專利共振設備之光源後,其效能不會因此而遞減或衰弱;不同於以往傳統能量商品,無化學藥物成分、無輻射元素,非遠紅外線、鈦鍺、礦石、水晶、負離子、舒曼波...等。

東方科技:

健康的人身體會維持在一個動態平衡的狀態,也就是中醫所說的「陰陽平衡」-身體的需求非單一的「補」或「洩」。而QBER光量子科技更精準快速地達到頻率共振。

正確的頻率,更棒的生活品質

 

透過使用QBER威柏爾所出品之生活用品

精準頻率,持續共振!

 

 
 

QBER TECH 點「量」你的生活

免付費服務專線

0800-272-273  (週一~週五08-17)